一、虚拟偶像概述
虚拟偶像,是指通过绘画、音乐、动画、CG(Computer Graphics,电脑绘图)等技术手段制作,在因特网等虚拟场景具象出来从事演艺活动、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虚拟偶像已经从最初的二维纸片人发展成为可动的3D形象,再到全息投影的实时唱跳表演,逐渐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界限。
二、虚拟偶像产业链上游分析
1. 设备与软件供应商
虚拟偶像产业链上游主要由设备、软件以及专业人才构成。其中,设备投入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计算机、渲染服务器、动作捕捉设备等;软件则涵盖3D建模、动画制作、语音合成等。
2. 专业人才
专业人才包括画师、模型师、动画师、音效师等。他们负责虚拟偶像的形象设计、动作捕捉、语音合成等工作。以3D虚拟偶像制作流程为例,画师与模型师构思以及3D建模的投入成本可达数十万至百余万元。
3. 技术要求
不同虚拟偶像对于技术的要求不同。专业虚拟偶像要求最高,需要配备专业的动捕设备以及进行3D高精度建模,对于角色的设计构思也最高。
三、虚拟偶像产业链中游分析
1. 虚拟偶像运营商
虚拟偶像运营商分为个人与企业。个人运营商通常以个人名义进行虚拟偶像的运营,而企业运营商则负责虚拟偶像的批量生产、推广和商业化。
2. 运营模式
虚拟偶像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演唱会、直播、广告代言、周边衍生、影视、游戏、音乐、金融以及文旅等。
四、虚拟偶像产业链下游分析
1. 商业变现途径
虚拟偶像的商业变现途径多元,但结构并不均衡。虚拟歌手的变现途径较为多元,头部虚拟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推广,其次为演出、周边及版权收入;虚拟UP主的收入高度依赖于直播打赏,仅头部不到5%的虚拟UP主能够接收到商业推广资源。
2. 市场规模与增长
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《中国虚拟偶像市场分析报告-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(2022-2029)》显示,2022年,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预计可以达到13亿元,预计未来3-5年增幅将有所下降。
五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案例分析
1. 日本市场
日本虚拟偶像市场发展较早,产业链逐渐完善。以绊爱为例,其运营公司曾获得10亿日元的高额融资,但同时也面临巨额亏损。
2. 中国市场
中国虚拟偶像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,产业链趋于完备。以腾讯、爱奇艺、字节跳动、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布局虚拟偶像领域。
六、总结
虚拟偶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,涉及多个领域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,虚拟偶像产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发展。